安全小巧设计: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,适用多种实验环境
在生命科学实验室中,移液操作是贯穿试剂分装、PCR体系构建、ELISA检测等流程的核心环节。传统手动移液器不仅效率低下,更因气密性不足、操作误差等问题导致实验重复性差。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凭借其安全紧凑的设计与全自动化功能,成为高通量液体处理的理想解决方案,尤其适用于超净台、生物安全柜等空间受限环境,为科研与临床检测提供高效、精准的移液支持。
一、安全设计:从硬件到软件的双重防护
N96采用全封闭式结构设计,将核心电子元件整合至机身内部,通过220V转24V低压供电系统消除触电风险,符合国际安全认证标准。其移液模块采用空气置换原理,枪头与移液通道间形成独立气密腔室,避免液体倒灌损坏电路。例如,在新冠核酸检测试剂分装中,N96可稳定处理含病毒样本的移液任务,即使操作失误导致液体回流,内部防腐蚀涂层也能确保设备长期稳定运行。
生物安全防护方面,N96支持与生物安全柜无缝集成。其体积小巧,尺寸仅为600mm×285mm×445mm,可轻松嵌入标准安全柜内,配合紫外消毒系统与HEPA过滤装置,形成封闭式无菌操作环境。某三甲医院检验科在流感病毒检测中,通过将N96置于生物安全柜内,实现了从样本分装到核酸提取的全流程无菌操作,将气溶胶污染风险降低90%以上。
二、紧凑结构:突破空间限制的“实验室精灵”
N96的模块化设计赋予其极强的环境适应性。设备支持2/4/6板位自由配置,用户可根据实验需求选择不同规格的托盘支架。例如,在96孔板文库构建实验中,研究人员可通过选配0.5mL PCR管支架,将N96改造为单管分装专用设备,单次处理量达96管,空间利用率较传统移液工作站提升3倍。其偏心移液功能更突破了标准孔板限制,可精准完成储液槽至384孔板的液体转移,为微流控芯片研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持。
针对细胞培养等长期实验,N96的紧凑设计展现出独特优势。某肿瘤研究所的细胞房内,研究人员将N96与CO₂培养箱并排摆放,通过6板位配置实现培养基更换、细胞传代、药物添加的自动化流程。设备每日可完成200块96孔板的处理任务,较人工操作效率提升15倍,同时将孔间交叉污染率控制在0.5%以下。
三、多元应用:从基础研究到临床检测的全场景覆盖
N96的梯度稀释功能在免疫学实验中表现卓越。以ELISA检测为例,设备可通过软件预设8道梯度稀释程序,自动完成标准曲线绘制。在某自身免疫病诊断试剂盒开发中,N96将传统2小时的手工稀释流程缩短至8分钟,且批间CV值稳定在1.2%以内,显著提高检测灵敏度。
在分子生物学领域,N96的连续分液模式成为PCR体系构建的“效率引擎”。某基因测序公司采用N96进行NGS文库构建,通过4板位配置实现引物、酶混合液、样本的同步添加,单次实验可处理384个样本,较手动操作提速20倍。其0.5-20μL小体积移液量程,更确保了低丰度样本的精准定量。
四、智能进化:物联网时代的实验室中枢
随着AIoT技术渗透,N96正从单一设备进化为实验室智能网络节点。通过与LIMS系统对接,设备可自动接收实验任务、调度耗材库存,并生成符合GLP规范的电子实验记录。某CRO企业利用N96的物联网功能,构建了药物毒性测试自动化平台:系统根据AI算法动态调整化合物浓度梯度,实时优化实验方案,将传统7天的测试周期压缩至48小时,同时将数据一致性提升至99.5%。
结语:重塑实验室效率与安全的新标杆
N96全自动移液工作站以安全紧凑的设计理念,重新定义了高通量液体处理的标准。从新冠核酸检测到细胞治疗研发,从基础科研到临床诊断,其模块化结构、智能化控制与多元化应用场景,为实验室提供了“即插即用”的解决方案。在生命科学迈向精准化、自动化的今天,N96正以创新技术推动科研效率与数据可靠性的双重跃升,成为现代实验室不可或缺的“液体处理专家”。
座机
021-58390070
发送您的留言
微信扫码咨询